滨州日报社出品
党媒平台

柳编技艺传承人杨进邦:活到老,学到老,编到老

  • 2023-02-20 20:48:30
  • 作者:记者 石雪婷 王红 报道
  • 来源:滨州日报/滨州网
  • 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出品

滨州日报/滨州网讯 “一把锥子一把剪,马扎一坐搞柳编……”在历史的长河中,临沂临沭人发挥聪明才智,用柳条编织各类日常生活用具,如筐篓、簸箕、箢子等,柳编技艺逐渐炉火纯青。临沭柳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民间传承,家喻户晓,群众基础好,民间认可度高。这是杨进邦成长为工艺美术大师的沃土和创作的源泉。

杨进邦今年69岁,自幼酷爱绘画与造型艺术。1973年在临沭县工艺美术厂从事石刻、木雕艺术工作。1976年在临沭县工艺美术公司从事草柳编出口设计创新工作,至今已四十多年。设计创作了数以万计的草柳编出口工艺品。参加广州交易会,国内外展销会、博览会数千场次,累计出口货值十几亿美元。2014年退休,但退休不退业,还在从事柳编艺术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播,创作的柳编艺术作品获得国家级、省市级荣誉116项。

为了更好地保护文化、营造传承非遗的良好氛围,让更多人接触原汁原味的柳编技艺,杨进邦为这个代表临沂临沭的古老技艺发出新时代声音。

十指上下翻飞,一根根柳条相互交织,一件件柳编作品活灵活现。杨进邦凭着对柳编艺术的热爱和执着,练就了一手柳编绝活。一条条普通的柳条经过他的手后,变成活灵活现的艺术品。在草柳编织领域,杨进邦不断探索新材料、新编法、新工艺、新造型、新用途, 以艺术为创作追求,精心创作了造型独特具像化、编织技法艺术化的作品。

气势雄浑的中国龙、形态饱满的大葫芦、惟妙惟肖的金龙鱼......在杨进邦的手中,平淡无奇的柳条编织出了一件又一件栩栩如生的作品,提起柳编技术的传承和发扬,杨进邦告诉记者,他虽然年纪大了,但是仍然在坚持做柳编,以身作则,另外他还收了徒弟来学习和继承柳编的技艺。他说:“柳编创作在传承前人技艺的同时,要做到与时俱进、不断创新、题材紧跟时代,让原本普普通通的柳编作品变成寓意深远的艺术品。”

临沭县的柳编艺术魅力,让大家对三尺柳条有了新的认识,知道柳条不但能编织筐筐篓篓,而且还可以编织出高档的艺术品来。杨进邦是临沭柳编的重要代表人物,在柳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,做出了突出贡献,产生了积极影响。 

责任编辑:刘雪纯
--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