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承周:读书改变我的命运 我以读书帮助他人改变命运

发布时间:2019-09-02 11:35:36    作者:王承周 来源:滨州日报/滨州网

古人云:“诗书传家久,耕读继世长”。

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,我的体会来得更为真切。每年教师节,社会各界都歌颂老师,赞美他们的“园丁”精神,但今天,中小学开学,教师节即将来临,作为一名教师,我想简述我的人生经历,絮叨絮叨自己对于读书学习的看法,鼓励所有的学生们,尤其是农村学生们要不断学习,充实自己,让自己站得更高、走得更远。

我1963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沾化县农村。作为“八代贫农”,我自幼家境贫寒,祖辈、父辈都没有念过书,哥哥弟弟也只念到小学、初中,而我是家中唯一的“高材生”。

1980年,我从原先的沾化八中毕业。毕业后,在生产队参加劳动,每天就挣8个工分,换算成购买力,也就几分钱而已。

1982年秋,我们村实行“联产承包责任制”,土地分到农户。当时,我们村小学有四、五个民办老师。由于民办老师都是本村人,在村里也分到了土地,需要种责任田,就很少去学校教书,后来就索性不去了。

可学校里的孩子们咋办呢?第二年,村支书决定在村里重招老师,让我有了当老师的机会。通过考试,我踏上了三尺讲台,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,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。

当老师是我儿时的梦想。大概是小学二、三年级的时候,我便萌生了当老师的想法,觉得老师有广博的知识、无穷的智慧。班里二三十个学生都听老师的,多威风啊!于是,我自制了块小黑板。放学后,经常挂在院子的过道里,召来了几个小朋友,“一本正经”的当起了“小老师”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当老师的念头越来越强烈。当时,老师在村里很受尊重,老人小孩见了老师都毕恭毕敬。好不容易读完高中,我的母亲也说,不能读瞎了,得有点用才行。

当时,学校各方面条件都很差,土坯墙的黑屋子,缺面儿少腿儿的破桌子。窗户冬天要糊纸,一刮风就烂。夏天下雨要接盆,屋顶成了水帘洞。教室里没有任何取暖设备,晚上上自习、办公用的都是煤油灯......尽管这样,我仍然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,把自己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,教学生正确做人。

从教之初,既没有工作经验又缺乏相应的知识。看着教室里一张张质朴稚嫩的面孔,作为农村人,我深知孩子们身上承担着他们家庭几代人的期望,渴望他们不再重复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日子,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,因此,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,一心想着如何把工作干好。

我一切从头学起,读专业书籍,向别人请教,千方百计地把书教好。记得那时,安明周老师已有七、八年的教龄,教学经验丰富,教学成绩优异,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。在教学中,遇到问题,我就向安老师请教。自己也是加班加点,不断努力,晚上下了晚自习,继续留在学校,在煤油灯下批改作业、备课,完成这些事已经很晚了,但依然不想回家休息,因为还有关于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书还要看,稍有困意,就拉一曲二胡,继续看书,直到半夜熄灯回家那是经常的事。

家住学校附近的安明坡老哥,有时看到学校里的灯还亮着,就过去找我玩,发现我一个人在看书,也不多打扰,稍坐片刻就走。临走还语重心长的对我说:“我经常晚上睡醒一觉,还看到学校里亮着灯,常这样熬夜不行啊,要注意身体。”家乡人对于教书人的尊重可见一斑。

“功夫不负有心人”。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事的帮助,我渐渐理出了头绪,教学工作也不断进步,教学成绩显著提高,全镇竞赛经常名列前茅。

最让人头疼的是班主任工作。有一年,我教三年级,班上有个学生,家里条件优越,娇生惯养,养成了我行我素、无拘无束的习惯,上学爱来不来,经常逃学,即使来了也不安心学习,常和同学打闹。因为他个头大,别人都怕他,他做错了事,别人也不敢报告老师,这种情况家长知道但也没办法、管不了。

我看了很着急,一直想办法管管。我决定先管好他逃学的问题,再纠正他不认真学习爱打闹的坏习惯。我采取了“管”“育”“疏”的办法。“管”就是严格要求家长配合,让家长一定按时接送他上下学。到校后,我有意无意的站在学校门口,防止他逃学出去。有时候他编造各种理由要出去,我坚决不同意。利用课余时间对他进行正面教育,这就是“育”。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要求,他终于不再逃学了。可是做小动作爱打闹的不良习惯仍旧没改,经常把孩子们带到操场上或在教室门前做些破坏性的游戏,严重影响了大家的学习。多次尝试后,我也想过放弃,但转念一想,一个孩子对于一个班级来说,可能只是几十分之一,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,那可是百分之百!而班主任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,遇到困难就放弃,那样做称职吗?于是我想到了大禹治水的成功诀窍,不是“堵”而是“疏”,主动和他谈心,努力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,并及时给予表扬,夸他能够战胜自我回到课堂,夸他身强力壮爱劳动,同时在生活上关心他、感情上亲近他,学习上帮助他,纪律上严格要求他。平常,利用他爱当“孩子王”的性格,让他带领学生们做积极有意义的活动。

经过一段时间的综合教育,渐渐地,他的学习态度端正了,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温和了,并且开始认真学习了。“好人好事登记簿”上也有了他的名字,在后来的几次期末考试中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。

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,教育学生尤其是转化后进生,问题生,不能操之过急,要以极大的“耐心”“爱心”和“恒心”去感化教育。首先要“动之以情”而且永远要把感情教育、做人教育摆在第一位,然后才是“晓之以理”。在我的工作实践中,我总结出一条经验,当好一名老师,仅仅靠“嘴”和“手”是不够的,更重要的是“用心”,去思考,用“心”工作,也正因为这样,我才能真正体会到了工作的高尚和育人的快乐。

在教育别人学习、做人的同时,我也不断地学习、进修,1999年8月我考入惠民师范学习,三年后毕业。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,转眼间我已经在教育战线上默默奋斗了36个年头。我也从一名民办教师,转成了公办教师,命运得到了真正的改变。

其间,我做了34年的班主任,从青葱芳华到年近花甲,教过的学生数以千计,任教学科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,所有年级。期间,我记不清自己教出了多少本科、研究生,有些甚至读了博士,学生们也从事了各种各样的工作。但我始终坚持一点,教每一科目,我都认真研究所教、所学,教育孩子们无论将来考上什么样的学校,从事什么样的工作,都要认真读书,用书本的知识积极影响自己,踏实学习、诚实做人、本分工作。

近年来,随着时代的发展,孩子们接触的教育、事物更加多元,基础教育的理念也在改变,要求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做出改变。

今年我送了一个毕业班,这个班自2013年小学新生入学我就担任班主任和语文的教学工作,一直到毕业。

临近毕业,学生亚欣在她的作文《感谢有您》中写道:“数学老师换了5个,科学老师换了3个,品德老师换了2个,唯有语文老师一直不离不弃,陪伴我们到现在”。

是啊,孩子们感谢我的陪伴,我也感谢孩子们的坚持。这个班除了学习成绩差点,其他方面样样可以。“六一”节目、出黑板报、做手抄报、大扫除、种花种草......只要布置下去,他们都能出色的完成。这正好说明,“优秀不仅仅只有学习这一种表达方式,教育不是选择人,淘汰人,而是启迪人,成就人”。志刚同学,各种成绩加起来也不过“半百”,但他很优秀,今年还获得了全镇“道德模范好少年”的光荣称号,这正是“拓宽认识学生的视野,多把尺子衡量学生,保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发展。”成绩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,若只以成绩评定好坏,教育将最终走向不归路。除了成绩人生路上还有很多风景,这正是我对这个班不离不弃,坚持到底的真正原因。

多年的教学生涯,使我深深地爱上了教师这份职业,使它从一份工作,变成了一份事业。我要感谢读书,使他改变了我的命运。因为读书,我才帮助更多人改变了命运。今天,我更从读书、教书中体会到热爱,热爱教师职业、热爱每一个孩子。我相信,爱的阳光能是坚冰融化,爱的雨丝能使让枯木逢春。我想,教书育人,春风化雨,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。

(作者单位:沾化区下洼镇曹庙小学)

责任编辑:王志学

网友评论

热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