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河湖镇第一小学:软硬件同步提升让“面子”“里子”都美

发布时间:2016-12-27 00:00:00   

“变化特别多,就拿黑板说吧,现在换了电子白板,轻轻一点,视频、图片、文字全都能看见。”近日,聊起学校近两年来的变化,滨城区三河湖镇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赵海燕说。

正如赵海燕所言,仅两年多时间,三河湖镇第一小学“变化特别多”,崭新的教学楼、塑胶跑道操场、设施齐全的专用教室……这所曾经“薄弱”的乡村小学已然“旧貌换新颜”。

硬件改善,学校变了模样

“学校完全变了模样,不管是校舍建设还是配套设备,不比城里学校差。”站在新建起的塑胶操场前,三河湖镇第一小学校长薛玉江感慨万千。

就在两年前,该校的校舍还全是平房,配套设施缺这少那,从来没全过。“别的不说,那时候的土操场,晴天尘土飞扬,雨天泥泞不堪,上完体育课孩子们全成了泥猴儿。”体育教师冯玉文说。

从2014年起,该镇投资4000万元对镇第一小学进行校舍改造。2015年2月份综合教学楼建成,可容纳25个教学班、1000名学生;2015年8月,可供800人同时就餐的学生餐厅竣工使用;今年8月建成高标准塑胶操场。“以前受硬件不足的限制,学校的大型艺体活动难以正常开展,现在条件改善了,孩子们有了平台和舞台。”音乐教师陈艳丽说,硬件设施的提升,极大改善了师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。

软实力提升,润泽乡村孩子

硬件改善了,如何提高学校教学水平,提升软实力,真正让农村孩子享受优质教育,成为三河湖镇第一小学面临的新课题。

在三河湖镇第一小学,评价教师是以教研组为单位的。这种捆绑式的评价方式,让老师们抱团成长,每个教研组还确定了“半天教研日”,学校里教研气氛浓了,教师的基本功更扎实了。

“从业务提升到个人生活,学校都贴心服务。”教师张希良说,结对帮扶给新教师成长铺好了路,外出交流培训提供了开阔眼界的机会,老师们心里暖了,干劲更足。

师资力量增强,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有了支撑,最终受益的是学生。“作业、自习少了,自主合作探究让我们学习更高效。”六年级学生张震说,学校推行的“基于学案导学下的小组合作高效课堂”教学模式,让他觉得课堂变得有趣了,课业负担减轻了。

家门口就有好学校,不用再往城里转学

城区学校人满为患,乡村学校日渐萎缩,是各地义务教育面临的普遍性问题。几年前,距城区20多公里的三河湖镇第一小学,也一度生源流失严重。“教着教着,学生就转学去了城里,老师们教得没劲头。”教师刘文华说。

今年,20多名学生从城里学校转回了镇第一小学。“学校条件越来越好,孩子还是在家门口上学方便,也能给家里节省一大笔开支。”学生赵子豪的父亲赵建民说,送孩子去城里是为了上所好学校,现在家门口就有好学校,再不用舍近求远来回奔波。

(通讯员 胡德民 薛玉江 报道)

责任编辑:王志学

网友评论

热门评论